6/26/2023

「塑膠再生」計劃兩年回收超過三十六萬個塑膠容器
P&G 與香港屈臣氏夥 MakerBay 為塑膠「轉生」成 3D 打印物料
轉廢為材用於 STEM 教學 延續環保教育使命

根據環境保護署公布的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,塑膠是都市固體廢物的第二大成分。2021 年於堆填區的廢塑膠棄置量為每日 2,331 公噸,相當於棄置 80.5 架雙層巴士,但回收率僅有 8%。為讓本港市民正視廢棄塑膠問題與提高回收意願,進而實現循環經濟的可能性,香港寶潔有限公司 (P&G) 與香港屈臣氏於 2021 年開始攜手推動為期三年的「塑膠再生」計劃。

於計劃的第三年,P&G 與香港屈臣氏夥伴本地協創機構 MakerBay Foundation 轉廢為材,應用於校園 STEM 教學實現循環經濟的第一步:利用「塑膠再生」計劃與本地其他來源所回收的約 100 公斤膠樽,重新融合後製造適合一般中小學使用的 3D 打印物料。首階段將會送贈由回收塑膠生產的 3D 打印物料予 50 所中小學用於 STEM 教學用途,讓塑膠延續環保教育使命並實現循環經濟。

P&G、香港屈臣氏及 MakerBay Foundation 於六月在本地中學舉辦兩場 STEM 工作坊
P&G、香港屈臣氏及 MakerBay Foundation 於六月在本地中學舉辦兩場 STEM 工作坊

圖一及二: P&G、香港屈臣氏及 MakerBay Foundation 於六月在中學舉辦兩場 STEM 工作坊

與此同時,P&G、香港屈臣氏及 MakerBay Foundation 亦會於六月走入校園舉辦 STEM 工作坊,融合科技推動環保教育,並會透過理論及實踐啟發學生以創新思維面對環保問題,同時提升年輕下一代的環保意識。

自 2021 年推出「塑膠再生」計劃,P&G 與香港屈臣氏不但透過屈臣氏龐大的分店網絡,於全港各區門巿提供整潔、便利的回收點,P&G 亦針對本地消費者進行調查及研究,簡化回收程序及增加回收流程的透明度,從而提升市民的回收意願及建立大眾對塑膠再生可行性的信任。有賴市民的支持及參與,計劃至今合共回收超過三十六萬個塑膠容器,堆疊的膠樽高度相當於 9 座珠穆朗瑪峰或 200 棟 IFC,成果有目共睹。

P&G 與香港屈臣氏透過屈臣氏龐大的分店網絡,於全港各區門巿提供整潔、便利的回收點

圖三:P&G 與香港屈臣氏透過屈臣氏龐大的分店網絡,於全港各區門巿提供整潔、便利的回收點

P&G 可持續發展主管暨銷售總監徐浩文表示:「 P&G 『環境可持續發展目標 2030』其中一個使命就是讓 P&G 產品塑膠包裝不回到海洋中影響生態,並致力於循環經濟解決方案創新,塑膠再生計畫正是體現這個使命的行動之一。作為業界內推動『塑膠再生』的先行者,我們希望能夠藉此激勵更多企業投入創新想法,以創造共享價值為長遠目標,為香港社會帶來正面影響。」

香港屈臣氏董事總經理李家樂表示:「作為領先的保健美容零售商,香港屈臣氏一直帶領零售市場推動可持續發展,並致力與顧客同心合力,為社會和環境帶來積極的影響。我們很高興能夠與P&G繼續攜手合作,並拓展至校園,進一步推動環保教育,讓更多年輕人正視本港的塑膠回收問題。我們會繼續探索更多創新、更多元化的方式,於線下及線上(O + O)實踐屈臣氏可持續發展的目標。」

MakerBay Foundation 執行總監陳思朗表示:「我們非常榮幸能夠與 P&G 及屈臣氏合作,參與極具意義的『塑膠再生』計劃。現時香港的年輕一代需要更多的靈感和機會,來培養和啟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思維以面對社會問題。是次計劃正好起到榜樣作用,示範企業如何為社會問題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,更有助於推動循環經濟。我們亦樂見未來有更多企業以創新想法一同解決社會問題。」